浅析生成语法理论中的制图方案中国社会科
2023/11/20 来源:不详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news/a_6213625.html制图方案(CartographyApproach)是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案,主要探讨自然语言句法成分的层级结构分布。其研究思想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成熟于21世纪初,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句法结构的制图”(TheCartographyofSyntacticStructures)系列丛书为标志性成果,以意大利语言学家伽利尔摩·桑克(GuglielmoCinque)、亚德里安娜·贝勒提(AdrianaBelletti)和路易吉·里齐(LuigiRizzi)等为代表人物。近十几年来,制图方案研究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对生成语法理论有重要意义“Cartography”(制图)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指地图绘制方面的科学和艺术。生成语法理论借用了这个概念,指代以树形图的方式详细绘制句法成分结构,即为句法成分结构绘制精确地图。“Cartography”这一概念主要由桑克和里齐提出,其在中文文献中的称呼尚未统一,目前存在“制图方案”“制图工程”“句法制图”和“制图”等称呼。笔者认为,桑克所说的“Cartography”并非理论而是研究方案,其与“最简方案”(MinimalistProgram)是生成语法理论的两个重要研究方案。故此,为了更精确地表达“Cartography”的理论性质,本文采用“制图方案”这一称呼。在生成语法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原则与参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句子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和内在深层次的简单性之间的矛盾,与这一理论相关的、对功能语类和词汇语类内部结构的研究推动了制图方案的提出。制图方案的研究思想源于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Chomsky)关于句子结构中完成体、进行体和被动态顺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先后有数位语言学家在相关领域发表了重要研究成果。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史蒂文·阿伯尼(StevenAbney)对名词词组内部层级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限定词词组假说(DP-Hypothesis),他发现名词词组的词汇内投射内嵌在功能词组—限定词词组(DeterminerPhrase)结构之中,即名词词组是以功能语类—限定词为中心语。美国语言学家理查德·拉森(RichardLarson)提出了动词词组壳(VP-Shell)理论,对三位谓词结构进行了统一分析,验证了同为美国语言学家的理查德·凯恩(RichardKayne)提出的双叉分支原则(BinaryBranchingPrinciple)的普遍性,对动词提升、名词移位等现象都有较强的解释力。法国语言学家让-伊夫·波洛克(Jean-YvesPollock)提出了屈折词词组分裂假说(Infl-splitHypothesis),详细分析了功能语类—屈折词(Inflection,Infl)的内在层级结构,迈出了生成语法理论研究中功能语类内在详细结构研究的第一步,系统解释了英法两种语言中的一些复杂语言现象,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引发了研究者对功能语类以及句子内部层级结构研究的新思考。在此基础上,里齐和桑克分别提出了制图方案。里齐对句子左缘域(Left-Periphery)的内在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标句词词组分裂假说(CP-SplitHypothesis)。之后,桑克、贝勒提和里齐对CP域、IP内域(LowIP)等功能语类和NP、PP、AP等实词语类的内在层级结构进行了研究,产出了一系列成果,为这些句法成分在句子结构中的分布绘制了精细的、具有跨语言解释力的“地图”,制图方案研究趋于成熟。从制图方案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一种在生成语法理论发展过程中成熟起来的研究方案,其理论目标与生成语法理论相同,都致力于解决人类语言现象的复杂性和内在结构简单性之间的矛盾,最终揭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制图方案认为所有语言共享一个结构,自然语言句法结构成分的内在层级结构不仅有规律性,且有跨语言相似性。如果某种语言中具有一种特征,那么其他语言也可能具有这种特征,即使没有明确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凯恩曾表示,自然语言偏爱简单的结构。生成语法理论一直将简单性作为理论追求,其发展到最简方案时期,研究侧重点已经不限于语言实体的简单性,也包括语言机能本身在设计方面的简单性。因此,制图方案研究也遵循桑克和里齐提出的局部简单性(LocalSimplicity)原则,即一个投射层中只存在一个中心语、一个指示语和一个补足语,而无附加语;同时,一个中心语只有一个形式特征。局部简单性将局部句法运算简化到了极致。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区别在于功能语类的区别,自然语言的复杂性在于功能语类的复杂性。根据物理上的能量守恒定律,局部简单性的简化计算必然导致需要计算的层级数量增多。具体而言,如果多个形式特征集中通过一个中心语体现,结构的层级必然缩短,但局部的复杂性增加。反之,如果一个形式特征通过一个中心语体现,句子运算中需要计算的中心语和结构层级必然增加,但局部的复杂性降低。因精细描写句法成分的内部层级结构,根据制图方案所作的描写往往看上去十分复杂,导致有学者质疑制图方案与最简方案在精神上相互对立。实际上,它们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生成语法理论、共同的研究目标——揭示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共同的研究核心——句法结构层级,虽然采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视角探讨人类语言,但都对生成语法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内外均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制图方案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增多。制图方案对形态学、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沿着制图方案的研究思路,形态也可以句法化,如单个屈折词组必然无法解释含有多个屈折形态特征的语言现象,制图方案为研究屈折词的内在结构提供更详尽的功能语类,为副词、动词等提供更多的句法位置,为复杂的跨语言现象提供更详尽的结构依据。在话语分析方面,里齐对句子左缘域内部详细结构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结构的句法化。制图方案研究在功能语类和部分实词语类的内在结构层级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但对实词语类词组如AdjP、AdvP、QantifierP等的制图研究亟待挖掘。语用层的制图研究如言语行为投射的内在层级结构对语用—句法层面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也值得学者们从制度方案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国内,制图方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一些生成语法理论研究学者积极投身于制图方案研究,并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制图方案研究以北京语言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为主要研究阵地,蔡维天教授关于汉语句法制图的系列研究对制图方案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司富珍教授对制图方案的引介、研究平台的搭建以及汉语某些句法成分的层级结构研究,对推动制图方案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研究成果的角度看,国内制图方案相关研究呈现出宏观理论研究与微观语言事实研究相结合的特点。在研究内容上,国内制图方案研究与国外相关研究趋于一致,主要集中在左缘域或右缘域(Right-Periphery)以及核心区域上。左缘域和右缘域相关研究主要包括蔡维天对疑问句的研究、熊仲儒对“连”字句的研究、邓思颖对句末助词的研究和张志恒对汉语话题与焦点的层级分布的研究等。对核心区域的研究有司富珍对双宾结构和轻动词的研究、熊仲儒对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刘文英对汉语方位词和空间短语的研究和田启林对“的”字的研究等。由此可见,国内制图方案研究主要聚焦于功能语类和实词语类。近年来,国内制图方案研究视域又有进一步的扩展,如司富珍在《管窥汉语中的语法音变》(《华文教学与研究》年第2期)一文中探讨了复杂词的内部层级结构,指出其内部结构投射原理与词组和句子的内部结构投射原理有相似之处。以上研究成果对揭示汉语复杂语言现象的内在本质特征和将汉语句法研究纳入普遍语法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英汉焦点句的句法结构比较研究”(XSP19YBZ)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丽萍精彩推荐:「强国教育丛谈」正确认知新时代教师角色定位与职责使命「思政讲理」以史铸魂:“四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五重维度新形势下敏捷治理的意义与实践欢迎